您现在的位置是:生活百科网 > 生活百科 >

上一届常委(上一届常委)

2022-04-30 14:21生活百科 人已围观

简介1969年4月~1977年8月,中央军委领导的多次调整情况。这八年多的时期间里,军委领导的变动还是很大的。1969年4月,成立了新的一届军委。毛主席当选新一届届军委主席。副主席有六位...

1969年4月~1977年8月,中央军委领导的多次调整情况。这八年多的时期间里,军委领导的变动还是很大的。

1969年4月,成立了新的一届军委。毛主席当选新一届届军委主席。

副主席有六位,分别是林总,刘帅,叶帅,陈老总,徐帅,聂帅。

委员有42位,分别是军委领导,总部领导,军种司令和政委,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军委直属院校领导。

成立军委办事组,黄永胜上将担任组长,吴法宪中将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十位领导同志组成。

撤销军委办事组,组建军委办公会议

林总去世后,改由叶帅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叶帅在长征途中挽救了革命,所以后来没有受到大的冲击。政坛中的常青树。

1973年8月,党的十大召开。新一届军委主席为毛主席,副主席叶帅,刘帅,聂帅,徐帅。

军委办公会议由九位领导同志组成的。

1979年6月,中央军委作出一项重大决定,即对各大单位的领导班子作出人员调整。

此时的邓小平已经75岁,且身兼数职。随着年纪越来越来,身兼数职的邓小平明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中央军委决定不再由邓小平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并且开始为他物色合适人选来接替他的这一职务。

那么,在邓小平卸任后,到底该由谁来接替他总参谋长的这个位子呢?这一问题在当时也一度让邓小平为之忧思难眠。

当时,中央军委先后给出杨勇和杨成武这两位人选,但最终,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位却落在了杨得志的身上,这究竟是为何?杨勇和杨成武二人为何都没能登上总参谋长之位?这中间究竟又发生了些什么呢?

当时,中央军委在做出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后,当即召开会议,讨论决定这次领导班子调整事宜的负责人。

会议上,有很多人都提议由邓小平来负责这次新总参谋长的选举事宜,但却被他果断拒绝了,他认为,这次新总参谋长的选择事关重大,他刚刚才从这个位子上卸任,如果由他负责,恐怕会无意之间在党内形成党派之风,从而造成误解。

于是,中央充分听取了邓小平的意见,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中央军委通过再三商讨,决定由聂荣臻担任此次新总参谋长选举事宜的主要负责人,邓小平从旁辅助。

上一届常委(上一届常委)

但是,想要立刻找到一位合适人选谈何容易?总参谋长一职关系到全军的发展,定然是不能随随便便就确定人选的。

为了此事,邓小平辗转反侧,整夜难眠,不仅多次与聂荣臻进行商讨,还通过走访征求众人的意见,因为他希望能挑选出一位能力出众,又能让众人心服口服的人选。

在经过多番商讨后,聂荣臻首先提出了他认为合适的人选,就是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

上一届常委(上一届常委)

因此,聂荣臻觉得杨勇作为总参谋长的人选十分合适,对此,邓小平也表示同意。但是,眼看着杨勇接任总参谋长一事已经板上钉钉的时候,情况却突然发生了变化。

平日里,杨勇行事比较坚持原则,因此他的行事作风遭到了一些人的不满,尤其在得知他将要继任总参谋长的消息后,大量的匿名信寄到了中央军委那里,信中表达了对杨勇的不满和批判,很显然,杨勇接任总参谋长一事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如果继续选择他的话,接下来将会很难服众。鉴于这种情况,中央军委不得不重新考虑总参谋长的人选。

于是,聂荣臻又跟邓小平提出一位候选人,就是前代总参谋长杨成武

上一届常委(上一届常委)

在聂荣臻看来,论资历,杨成武曾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中立下过卓越的功绩,论工作经验,杨成武曾经担任过军区的副总参谋长,因此对于参谋长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而且1914年出生的杨成武当时也才65岁,年纪不算很大,所以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担负起总参谋长的工作。

但没曾想,杨成武即将接任总参谋长的消息一出,再次遭到了很多革命老将的反对。面对党内这些反对的声音,邓小平和聂荣臻再次陷入到了两难境地。既然已经有人反对,那么这件事最终就必定难以服众,但是如果杨成武也不可选的话,那到底还有谁更合适来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呢?

对于这件事,邓小平本就十分上心,为了能够选出一位真正合适的总参谋长人选,他和聂荣臻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但是眼看着他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合适人选”一次又一次地不了了之,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陷入了更深的忧思当中,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

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收到了一封叶剑英的来信,信是耿飚带来的,叶剑英在信中阐释了他对于总参谋长人选的意见。耿飚走后,邓小平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将这封信来来回回地看了好多遍,心中反反复复地琢磨着叶剑英在信中所给出的意见。

在进行多番考虑过后,邓小平为了能够将总参谋长的人选尽快确定下来,便不顾当时北京零下好几度的严寒天气,去到徐向前和聂荣臻家里,想要和他们面对面地就此事进行商议,听听他们的意见。

见到徐向前和聂荣臻后,邓小平向他们传达了叶剑英在信中对于参谋长人选的意见和建议,三人就此事再次进行了商议。

期间,三人也是各持不同意见,但是,就在天色渐黑的时候,这几人的意见终于达成了统一,最终,接替邓小平担任参谋长职务的合适人选最终被敲定下来,大家一致决定,由杨得志接替邓小平成为新一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上一届常委(上一届常委)

那么,杨得志为何会最终成为几位领导眼中下一任总参谋长的最佳人选呢?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杨得志于1911年1月出生在一个湖南省醴陵县的一个铁匠家庭,早些年当过煤矿工人,17岁的时候,跟随工农革命军第7师参加了湖南起义,并且在起义结束后,跟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同年10月入党。

上一届常委(上一届常委)

红军时期,参加过文家市、吉安战斗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2年,率部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打退了国民党军队3个师的轮番进攻,为此被总部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抗日战争时期,杨得志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带领部队在冀鲁豫地区进行游击战争,不断地壮大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率部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在平津战役当中,杨得志带领部队围困、攻克新保安,将当时的守敌国民党军队——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的“王牌”第35军另2个师全数歼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又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并且以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的身份参与指挥了那场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细数杨得志的革命生涯,不仅多次担任作战部队的领导,而且还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因此,几位老帅一致认为,杨得志完全算得上是解放军当中出了名的将领,而且他一路从基层走来,从最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到最后的总司令,他的所有荣耀都是他靠着一枪一炮在战场上换回来的,因此,他不仅有着相当丰富的战斗经验,个人能力也也十分突出,在军队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除了资历、经验之外,杨得志的领导风格也深得民心。一直以来,杨得志在军中的领导都十分注重民主,所以,无论是部队当中的下属还是辖区的人民群众,都对他表示深深的敬重和爱戴,这样看来,杨得志具有十分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参谋长的人选敲定了,邓小平心里那块悬了很久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事后,邓小平将杨得志邀到了自己家中,与杨得志进行了一次谈话。

谈话中,邓小平并没有向他提起任何关于接替总参谋长的话题,只是向他讲述了自己投身于国家事业以来的一路心得,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以后再工作当中要注意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嘱托。

上一届常委(上一届常委)

听完邓小平的谈话,杨得志十分感动。在他看来,坐在他面前的并不像一位身居高位的国家领导人,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向他讲述自己故事。

从这次谈话中,杨得志深刻地感受到了邓小平对国家事业的鞠躬尽瘁与兢兢业业。对着眼前的这位老者,他敬佩不已,同时他也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谨遵邓小平的教诲,不负他的嘱托,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尽心竭力。

1980年1月,关于军区内部领导班子的调整通知正式以书面文件下发,杨得志昆明军区司令员,正式升任为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

或许在旁人看来,当时杨得志接替邓小平成为总参谋长不过是中央的一次人事变动,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一纸任命的背后,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在北京寒冬数次奔走,和几位老帅运筹帷幄,经过反复考虑和思量后才做出的决定。这项决定的背后,包含了太多的不容易,也包含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周密与谨慎。

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将帅或许有千千万,但是想要选择一名合适的领导者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仅要考虑资历、功绩、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其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口碑和声望。

为此,邓小平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己挑选到一名真正合适的接班人,为国家挑选到一名真正能担得起大任的栋梁之材,为人民群众挑选到一名真正能带领他们走向光明未来的领导人

这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信仰与决心,他们真正地将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当做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且为了心中和那份信仰和热爱奋斗了一生。也正是因为这些先辈用自己血泪和汗水打下了基础,才有了后来中国的迅猛发展和飞黄腾达,这些为中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革命者们,我们应当永远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