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生活百科网 > 生活百科 >

在途资金(在途资金什么意思)

2022-05-09 16:15生活百科 人已围观

简介?也只有真正告别以往挣“快钱”的思维,互联网金融机构才有可能回归普惠金融的初衷。——《澎湃》社论这份《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

?也只有真正告别以往挣“快钱”的思维,互联网金融机构才有可能回归普惠金融的初衷。——《澎湃》社论

这份《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什么叫备付金?

比如,小巴在某个购物平台上买了商品,支付的钱不会第一时间到达商家的账户,会停留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上,直到小巴收到商品、确认收货,或者到了自动付款的时间限制,钱才会打到商家账上。

对于我们来说,一笔钱可能只有几十、几百或几千,只隔了几天的时间,但对于支付机构来说,每天都有无数笔备付金,聚集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光是收利息就可以“躺着挣钱”。

“躺着挣钱”也就罢了,最可恶的是,部分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问题严重。

2017年1月,央行就曾曝光过四家问题比较突出的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备付金的金额最低的2000多万元,最高的则高达近亿元。

对此,央行坐不住了。

早在2017年1月,央行就下发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在当年4月17日首次交存,平均比例为20%左右。

今年6月底,央行再次宣布,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从零到100%,央行循序渐进将备付金集中存管,支付机构们“躺着挣钱”的日子就要彻底结束了。央行的举动是出于哪些考虑?又将对支付机构带来哪些影响?对用户是好是坏?我们来看看大头们的分析。

在途资金(在途资金什么意思)

备付金属于支付过程中的沉淀资金或在途资金。从所有权上看,备付金属于客户,从控制权和利息受益权上看,备付金则归属于支付机构。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即备付金挪用甚至卷款跑路风险,央行推行备付金集中存管,目的便是从根本上消除用户备付金的安全隐患。

于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集中存管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

①备付金利息收入,集中存管后,央行不对支付机构备付金支付利息,支付机构少了一块收入缺口。据估算,支付行业每年的备付金利息收入约在70亿元左右;

②与银行议价权的消失,携备付金存款优势,支付机构不仅可以获得利息收入,还可以就渠道费用与银行讨价还价,获取更优惠的费率,备付金集中存管后,银行失去了备付金存款,也就没有动力在手续费上让步。

在途资金(在途资金什么意思)

12月18日起上调民生银行卡提现手续费

根据央行的进度安排,当前的缴存比例应该在90%左右,于支付行业而言,这一变动已经被提前消化,并不会对相关公司的估值产生即时影响。

无论是备付金利息收入的巨大缺口,还是丧失对银行议价空间后费率的上行,于支付机构而言,2018年的经营压力和挑战不容小觑。

但随着一切正本清源,或许羊毛终究要出在羊身上了。

在途资金(在途资金什么意思)

当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账户被撤销之后,相当于利差难赚了。对于一些中小机构来说,利差是很大部分的营收,因此央行的这个举动对其估值影响蛮大。

其实,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真正的中间手续费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主要靠资金沉淀进行营利,甚至个别机构存在挪用资金的现象。很多违法乱纪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绕过金融业的监管。

因此,央行从规范行业的角度去年就提出了政策,今年6月再次强调,这次是重申最后期限。

在途资金(在途资金什么意思)

近日,央行发布特急通知

万亿备付金账户最迟下月全部撤销

前几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造成支付市场快速扩大。一系列乱象促使央行整顿互联网金融,集中交存储备金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是必然的。

对于乱象的整顿,大家还是支持的,也会有利益受损的人出来洗地,笑笑就好。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其中的大机构如支付宝和腾讯,占到了90%的市场份额,这次整顿对它们影响不大。那么对小机构来说,前期会撑着,后面会自然淘汰。显然这对行业是个逐步规范和优胜劣汰的过程。

在途资金(在途资金什么意思)

支付机构数额巨大的备付金,由于潜在的利润很大,所以在沉淀备付阶段,有被挪用的风险。如果挪作其他投资,有损失的可能。如此情形,付款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将承担风险。

央行主要是考虑以上的风险,出台政策管理备付金。

备付金由央行集中存管后,杜绝了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的风险,将会改变支付机构“躺在家里”赚钱的局面,减少了其利润,当然也降低了风险。

我认为这个政策对支付宝、财付通等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影响并不足够大,但是对其他一些相对小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影响较大,所以第三方支付市场可能会更为垄断,而且会更多地展开第三方支付的“副产品”,比如基于大数据的消费金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