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生活百科网 > 生活百科 >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2022-04-14 18:28生活百科 人已围观

简介大将军手写板驱动万事开头难,李渊为了李唐政权迅速地生根发芽而刻苦工作,由于李渊集团起兵初期条件比较艰苦,被任命的青年官员往往没有拿到正规的委任状,而只是拿着李渊手...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

万事开头难,李渊为了李唐政权迅速地生根发芽而刻苦工作,由于李渊集团起兵初期条件比较艰苦,被任命的青年官员往往没有拿到正规的委任状,而只是拿着李渊手写的墨宝就上任了。
当时在西河郡内,并非书法家的李渊的墨宝满天飞,在路上遇到的官员经常掏出李渊的墨宝比较一下官职。
礼尚往来,官职低的给官职高的敬礼,官职高的给官职低的发指示,此时西河郡上下一片热火朝天的官场景象。
李渊为了笼络人心,他任命官员如同发奖状,让裴寂等人看得眼红心热,生怕李渊手写顺了把他们的官职也任命出去,到时人家拿着墨宝来上任那就闹笑话了。
裴寂担心到最后,自己的地位总算稳如泰山了,裴寂欣慰之余就开始提醒李渊:大哥,您这官职是不是太泛滥了啊,恨不得种地的都是五品官啊!当初听说表弟杨广因为吝啬官职而失去军心,李渊处处接受杨广皇帝的教训,反其道而行之,何况这些虚幻的官职都是空头支票也不用发薪水,难道自己也做舍不得空头支票的傻瓜吗?因此李渊听了裴寂的话以后,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他说出了一句让裴寂非常佩服的话:“我们起兵初期一穷二白,不用官职笼络人心,我还能用什么东西来笼络呢?”裴寂恍然大悟,也是,李渊的大将军府条件艰苦,除了自己从晋阳宫奉献的武器装备以外,其余全部的积蓄都变成了军饷和军粮,不用官职来望梅止渴,李渊还能拿什么笼络人心呢?领会了首长李渊的高瞻远瞩之后,此后的裴寂坚决支持李渊的滥封官职,因为滥封虽然滥竽充数,但至少能省下粮食和军饷,而且可以笼络人心,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争取人心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1955年,甘肃农民上交一副盔甲

引言

1955年,酒泉市文化博物馆出现一副金银线制作的盔甲,外形看起来坚固无比,材质昂贵,非普通人家所能拥有的。
据专家考察,发现这盔甲的主人竟然是清朝名将年羹尧。

年羹尧,熟知清朝历史的人都听过他的事迹。
他学识丰富,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他武艺超群,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他位高权重,做事骄横,入朝觐见时百朝文武皆跪在道路旁恭迎。
除此之外他还受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宠爱,委以重任。

雍正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害怕满朝大臣不同意,发动政变,就让年羹尧时刻陪在身边。

就是这样一位权倾一世的人,最后却落得自己自杀,全家流放的悲惨结果,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年羹尧做错了什么导致他非死不可?他死后他的后人又怎么样了?为什么伴随他征战沙场的盔甲会出现在酒泉县文化博物馆?本文将带你揭秘。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将军恃功自傲,失势获罪身死

年羹尧在公元1700年高中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任职。
凭借着丰富的学识、个人出众的政治、军事能力,他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
康熙认为,年羹尧正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公元1709年,康熙皇帝提拔年羹尧为内阁学士,不久又封他为封疆大使。

年羹尧十分感激康熙皇帝对他的认可,曾上书表明自己竭力图报、誓死守护国土的决心。
年羹尧说到做到,几年间就立下赫赫战功,康熙十分重视他。
年羹尧的仕途也一帆风顺。

康熙晚年,诸皇子为了太子之位开始尔虞我诈,这让康熙十分愤怒。
胤禛(后来的雍正帝)看穿父亲的心事,为了得到太子之位,他表面上假装对太子之位不感兴趣,整日与高僧待在一起,背地里拉拢手握重兵的年羹尧。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剧照

因为年羹尧是西陲要员,坐镇西北,可以抑制住与胤禛抗衡的军队,让他可以尽全力做其他的事情。

雍正刚刚继位时,时局不稳,需要处处仰仗年羹尧,年羹尧也尽力辅佐新皇帝。
时间一长,两人培养出不同寻常的关系。
每次雍正遇到重要官员任免和职位安排的时候,都会找年羹尧一同商量,相互交换意见。

年羹尧遇到事情可以随时上奏,直接上报给皇帝。
皇帝在批阅奏折的时候也会询问年羹尧身体状况,语气如同家人,十分亲切。

雍正二年五月,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雍正感激不尽,他在奏折里表示——如果我的子孙辜负你、背叛你,那么他们就不是我的子孙。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天下人得知你的事迹不佩服你,那么他们就不是我大清的子民。
短短几句话,表明了雍正对年羹尧的器重与爱戴,丝毫不在乎君臣有别。

在雍正继位的前两年,他对年羹尧的偏爱达到了极致,不仅仅赏赐玩物,还封官加爵。
雍正如此偏爱他,为何他最后还是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结局?

因为,雍正对年羹尧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的亲密关系。

在康熙末年,年羹尧凭借个人出色的能力,成为最年轻、最受皇帝喜爱和信任的封疆大使。
当年,雍正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刻意拉拢年羹尧。
雍正即位后,年羹尧全力协助他,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雍正也时常称年羹尧为恩人。
两人关系也比常人更亲近。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在外人眼里两人关系看似亲密无间,但是只有雍正知道这层关系是建立在“利益”这个基础上的。
所谓“功臣”不过是皇帝统治的一件工具而已。

当“功臣”损害了皇帝的利益,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皇帝就会毫不留情杀了他。
雍正与年羹尧正是如此。

初期时,两人合作互惠互利,但时间一长,因性格迥异,矛盾就出来了。
雍正年少时并不得宠,又生活在皇宫,为了韬光养晦,他只能小心翼翼行事,所以他城府深沉;而年羹尧凭借自己的才能,少年得志,一路高升,从不依靠他人关系,这导致他性格狂妄不羁,目中无人。

更何况年羹尧当时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
这表明两人以后的冲突并不可少。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公元1724年,年羹尧的入朝觐见是两个人关系破裂的导火线。
在赶往京城的途中,年羹尧下令要求直隶总督李维钧等人跪在道路旁迎接他。
到了京城,文武百官下马向他问候,他视而不见,态度傲慢。

在朝廷觐见皇帝时,他也很怠慢,毫不拘束,甚至说出“无人臣礼”等话。
年羹尧种种蛮横无理的行为被雍正看在眼里,他心中感到不安,对年羹尧起了疑心。

但是,一来念及旧情,二来时机未到,雍正并没有立即处罚年羹尧,而是手写一份谕旨,上面讲述了功臣保全名节的故事,暗示年羹尧莫要太嚣张。
然而年羹尧不会揣测帝王之心,没有感觉到雍正的变化,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里,依然我行我素。
这使雍正下定决心要想搞垮年羹尧。

雍正通过朱批和信得过的大臣进行密切的交流,拉拢反对年羹尧的大臣,再挑拨离间,一步步瓦解年羹尧的集团。
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只需等待时机。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公元1725年三月出现了祥瑞,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雍正皇帝举办活动,群臣祝贺。
年羹尧也上贺歌颂皇帝,谁知他一时疏忽,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再加上书面潦草,这使雍正皇帝愤怒不已,认为年羹尧恃功自傲。

但是碍于年羹尧功高盖主,且没有明显的过错,他只能下令降职年羹尧。
其他官员看清局势后,知道了皇帝的用心,他们迎合皇帝,开始推波助澜,纷纷上书揭发年羹尧的罪状。

于是雍正皇帝以“群臣所请”的名义,剥削了年羹尧所有的职位,并将其押送到京城。

十二月,朝廷大臣列举了92条罪行。
其中,有30多条罪行就可以让年羹尧当即立斩,株连九族。

但是雍正认为,年羹尧服侍过康熙皇帝,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也尽力辅佐过自己,如果对他用刑,恐怕会寒了其他大臣的心,自己还会背负上心狠手辣的恶名。

为了考虑大局,雍正皇帝假意表示自己开恩,不杀年羹尧的家属,但是要求年羹尧自行了断。
就这样,功成名就的大将军以身败名裂而告终。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恩师行侠好义,冒死救下后人

年羹尧死后,他十五岁以上的孩子都被发配到贵州、云南、广西等偏远地区充军,其他子孙将来达到十五岁,也要被发配到边疆,永不赦免。
在当时的年代,发配到偏远地区看似留有活路,其实生不如死。

众官员害怕牵连其中,无一人为其求情,但是有一位教书先生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就是岳钟举先生。
岳钟举是年羹尧为教导儿子们专门请的老师。
此人浩然正气,遇事临危不惧,年羹尧生前很器重、信赖他。

据说年羹尧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年熙年幼时患病而死,次子年富在父亲被处死后,也随父而去,仅剩最小的儿子年忠,而他在年羹尧死后一直没有下落。
据说年羹尧去世后,岳钟举带着一个男孩和伴随年羹尧征战沙场的盔甲仓皇出逃。
后来有专家猜测这个男孩可能是年羹尧的小儿子年忠。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因为年忠是朝廷重犯,岳钟举害怕其他人认出他,便带着年忠来到自己的家乡——山西。
但是当时的山西正遭受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岳钟举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人。
两个人来到这个地方举目无亲,没有依靠,只能继续逃亡。
但是,究竟可以逃到哪里呢?哪里可以长期居住下来呢?

突然,岳钟举想到年羹尧生前很宠爱一个妾,为了讨她欢心,年羹尧时常送礼给她的家人,对她家人照顾颇多,两家人来往密切。
听说妾室老家住在甘肃武威,那里地广人稀,不易被发现,最重要的是离京城很远,易于长久居住。

想好逃亡的方向之后,岳钟举连夜带着年忠出城。
但是一路上有无数官兵在排查,为了保护年忠不被发现,他将年忠的姓氏改成“连”,从此年忠变成了连忠

到了甘肃省中部——镇番,两人开始做起小本生意维持生计。
乾隆元年,两人一边做生意一边往甘肃省内部迁移,最终在金塔落脚。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为了报答当年年羹尧“伯乐一顾”之恩,他尽心尽力照顾连忠。
连忠也将岳钟举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对待。
到达金塔后,岳钟举将所有积蓄拿出来为连忠娶妻盖房。

岳钟举时常劝诫连忠不要为父报仇,放下恩怨。
虽然没有之前的荣华富贵,但是能够相安无事,娶妻生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也是一种幸福。
连忠也一直铭记在心。
由于操劳过度,岳钟举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岳钟举去世后,为了方便祭拜他,连忠将他埋在家附近,每到清明节和过年前,连忠都会带着家人到坟头祭拜他,这种习惯最终成为家里的习俗,供桌上摆着年羹尧和岳钟举的画像。

为了怀念父亲年羹尧,连忠将带出来的盔甲视为家里的传家宝,代代相传下来。
大多数后人并不知道这位祖宗是谁,只知他曾经是一位立下赫赫战功,受人爱戴的大将军。
金塔县县志办干部赵发理当年写县志的时候听村民说,连忠的后人大多居住在金塔红光村三、四组。

他们在金塔居住了266年,总户数约30余户,共九代传人。
先有岳家坟,后有连家人”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一段佳话。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时局动荡不安,文物上交政府

1946年到1949年,我国爆发了解放战争。
当时国内国外形势错综复杂,物资紧缺,时局动荡不安。
解放初期,各种政治运动频频爆发。
1955年,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将盔甲送到酒泉县文化馆(现为酒泉市博物馆)的副馆长郭仪先生手里。
盔甲被精心包装起来,放在木制的箱子里。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1955年,连中杰将盔甲精心包装起来,放在木制的箱子里,亲手交给酒泉县文化馆(现为酒泉市博物馆)的副馆长郭仪先生。
为了保险起见,连中杰上交文物的时候没有透露姓名。

郭仪先生研究文物多年,他看这副盔甲是由金银线绣制而成,外面有铆钉,内部没有甲片,一眼就觉得这件文物价值连城,想进一步了解。
连姓名都没有透露,只说这副盔甲是清朝名将年羹尧。

送盔甲的神秘人物究竟是谁,无处查起,不过有人猜测是连家后代连中杰,他是大队干部,又当过兵,政治嗅觉十分敏感,可能他知道自己无力保护这副盔甲,在深思熟虑下才决定将这副盔甲上交给政府。

高正刚先生,原酒泉市文化馆馆长,对这件事情特别清楚。
因为当时他刚刚在文化馆工作,平日里负责一些打杂工作。

那天他的任务就是往钟鼓楼搬送文物,其中就有那副盔甲。
他亲眼看见箱子里的那副盔甲,盔甲表面一点灰尘都没有,看样子这户人家十分爱护它。

2021年上半年,酒泉博物馆在实现文明单位创国级的目标后开始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它通过免费开放博物馆,增加与其他博物馆的交流,免费开办专题讲座,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在抖音、快手发布视频等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馆内的文物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

除了对外宣传,酒泉市博物馆对内也开始一系列的演练。
为了保证在突发情况下游客可以顺利逃出,2021年,博物馆与电梯维修公司合作开展了一场电梯故障应急救援演练。

2022年,曾经负责接收、保护盔甲的郭仪和高正刚先生早已经退休了,但是他们把自己对文物的责任感传给了一代代守馆人。
俗话说,“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是宝藏,更是责任。

大将军手写板驱动(大将军手写板驱动8.0)

总结

年羹尧从高不可攀到身败名裂,也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每当我们聊到年羹尧悲惨结局的时候,不免感到遗憾。

但是按照历史的规律我们得知,年羹尧是必死无疑的。
原因很简单:年羹尧个人的军事能力出众,战绩累累,由于平时打仗都与士兵在一起,他在军队里极具威信。

功成名就的时候就应该聪明一点,自己低调做事或者功成身退,然而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做事骄横、目中无人。

雍正皇帝本就城府深沉,喜欢猜忌。
当年年羹尧平定战乱,守护国土时,雍正自然十分开心,对待年羹尧如同家人,但是时间一久就会由感恩变成猜测后来是畏惧。
他所畏惧的就是年羹尧的权力和威望。

年羹尧此生最幸运的恐怕是遇到教书先生岳钟举,在他落难的时候不仅没有落进下石反而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拼死救下年羹尧唯一的血脉,让他的后人繁衍至今;也是先生护住他最心爱的盔甲,让这副盔甲免受损坏,保存至今,成为珍贵的文物。

参考文献

1郑志虎 年羹尧盔甲之谜M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编

2张海霞 年羹尧之死N群文天地 2021年第14期

1955年,甘肃农民上交一副盔甲

台式电脑,各位大神估一下,这配置卖多少合适?主板:影驰A320搭配3000G芯片 内存:金泰克3000MZH/8G马甲版 电源:积至500WS 硬盘:e酷240G 机箱:凌影侧透水冷机箱 散热器:水冷彩色单排散热器 显示器:HKC21.5寸高清接口 赠送:键盘鼠标、台式小音响、大将军八代手写板